为什么有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

于静濮阳春雪
2022-06-08
分类: 人文科学
标签: 哲学
世纪网络17
2022-06-10

这跟个人经历和见识有关,分三种人。

第一种是命运坎坷的人,往往经历磨难的人会在逆境中顿悟,能够透过浮华的表面看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个词叫“得意忘形”意思就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沉迷浮华,看不到人性的本质,最终在虚幻破灭时失去方向。

但是,“世故”其实是一种悲哀。一个得到命运和 社会 眷顾的人必定是在温室里成长。他们的世界是单纯而简单的。他们没有时间去惆怅,去了解生活的苦辣酸甜。“一帆风顺”的人生总是勇者无畏的。所以越是世故的人,越是被命运践踏越深的人。

第二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这些人看到的人情世故是普通人一辈子也很难接触的。每天会看到 社会 底层的人阿谀奉承,在上层阶级的言传身教下更能够看懂人性的本质。站在山顶往下看,自然一目了然。

第三种是天资聪慧的人,现实生活中不乏有明显超越普通人的人,你能看到他们待人接物或处理危机时的表现,明显超越同龄人。这样的人悟性极高,自然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思想的深度从来就和年龄没有关系,只和心智模式有关系,也就是如何思考和解读问题。而心智模式又和人的阅历、性格、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还有一点,不管你信不信 它还和先天因素有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先说先天的影响。每个人生来都带有一定的秉性脾气,这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虽然后天能够改变,但是别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生来就有领导能力,有的人生来就喜欢跟随;有的人生来就愿意思考,有的人生来就直来直去,不会思考的人还谈什么深度?

再说阅历对心智的影响。你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接触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你就更容易成为对应的那种人。鹤立鸡群不是没有,但孟母尚且三迁,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另外,人经历的越多越成熟,更有处变不惊的定力和云淡风轻的格局。如果善于总结和学习,遇事自然胜券在握,成竹在胸。

接着说性格。这里的性格不是只先天的,先天的前边说过了,这里说的是后天的性格养成。有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善于分析总结的能力,这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智力。善于总结和学习,逻辑严谨思维清晰,自然城府深,有高度。

最后说受教育程度。知识决定一个人可以站在谁的肩膀上,也就是决定一个人视野的高度。知识能给思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源,只有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才能看透问题的本质,参悟事物的本源。

大概如此,我是艺舜老师,多多交流。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与年龄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却与自身的阅历、见识、思想观念、价值观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人思想深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第一,读书多。

每一本书都是一种不同的人生,在书中看到别人的阅历,领悟其中的见解,建立自身的价值观,进而对于不同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起来日常生活非常单调,朋友也并非很多,但是和他交谈起来,往往会觉得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无论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比常人要高的多,让人刮目相看。而他们的一些见解,就是通过读书,体验别人不同的人生,以此来完善自身的见解。

第二,阅历广,见识多。

一个有阅历的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职场工作,总会给身边的人一种可以依靠的感觉。因为他们无所不知,别人办不了的事,在他这里都可以办到。

并非他有多专业,甚至也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确实明白很多道理,经验要比别人丰富得多,而这和他经历的事儿,遇到的人都是有直接关系的。经历的越多,实践的越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可以游刃有余。

第三,生活环境,自身条件。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从小就比别人懂事,比别人更早的明白一些道理。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身的一套见解。

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无论为人处世,还是广交挚友,都会有自己的一种评定标准。而这都是从小生活的环境所决定的,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敏感,在生活的环境中,这种人特别喜欢跟老年人交谈。因为他们的很多深度思想,都是从富有经验的老年人哪里得到的。

应该是说思维深度,思想深度与思维深度相似,但某些有区别。思想主要考虑的是观点与方向,是人生观。思维的重点思考的是具体问题的细节正确与否,思想深度想的范围比思维更大。但都是离不开对 社会 的观察,探寻,思考,研究,实践的过程。总之,善于用脑观察,思考的人比平时不用脑的人更早成熟。这与年纪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平常人没有用太多的大脑,只习惯于直来直去的惯性生活,少于观察,少于读书,少于了解 社会 信息,事不关已就莫不关心,很多人得过且过。偶而遇到年纪很小,对某事有观察,有探寻,研究,思考的小孩说话感到惊讶,这是因为我们多数人是以年纪大小来比较一个人的成熟,而忽视大脑的功能。多大年纪会观察,思考问题,这与他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的天性有关,与实际年纪没有关系。也很多大家认为是天才的小孩长大后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人与人斗的关键问题也就显得很一般了。这还应该与人在某一方面的好奇,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形势推,追求远,胸怀浩,思想彻,遭遇奇

读书多,思考深,高人点,悟性高,见识广

这样的人多半内心矛盾,既充实又孤独,充实是因为自己总能不断的收获智慧,很普通的事情都可以轻松悟出极为深奥的东西,再加上高瞻远瞩,目标和计划明确,可以为自己的追求不断努力和靠近,所以内心非常充实,满足感很强。

而孤独感又在于智慧太高,所以曲高和寡,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可以有精神共鸣的人,甚至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皮毛的人,绝大多数人在其眼中不过只是一种笑话,任何人的高论也不过只是班门弄斧,同龄人的心智只是永远停留在他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少年水平,所以内心时常寒意浓浓。

一个智慧极高又胸怀宇宙的人,基本都是大器晚成,前面二十年历尽失败,遭遇无数磨难,而后破茧成蝶,横空出世,所以惊艳四座。

每个人年轻时的经历其实大都相似,除去个别及其特殊的人以外,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只是在相同的趋势下,产生了微小的波动。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思想深度和一个人的经历虽然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直接的。

思想深度,其内涵必然在于思考。

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两个不同的人眼里看来,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

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现在,每个社区甚至于农村都会普及直饮水机。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反正我生活的地方每次直饮水机更换滤芯的时候,工人都会把滤芯随手扔到饮水机旁边。

我相信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随手乱扔垃圾的不道德行为。但是,究其根本,工人将滤芯扔在饮水机旁边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让饮水的人意识到,我们在更换滤芯,并且你看滤芯那么脏,那说明我们的直饮水机有着很强过滤效果。

如果你通过思考将这件事情想通之后,对于今后遇到的很多类似事件,你都会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进而得出与大众不一样,但是却往往正确的结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已经将思想这件事情通过最为简洁的文字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经历,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之中学习的过程,人生空有经历,但是却不加以思考,从中领悟体会,那么思想也就很难得到丰富,加深。相反,单纯的做一个思想家,也很难获得思想的提高。

思想深度与个性有关,与年龄无关。

个性是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气质是个性差异的一部分。

个性主要来自先天和后天养成。先天来自父母或家族。有些家族出科学家,有些家族就是一个也考不上大学,就是个性与家族有关。后来努力也能改变。实际努力的意志力也是个性。

本题所言,年轻人比常人思想有深度,是个性先天作用。如果同为大学毕业,经过若干年后是否为专家,就是后天努力的差异。

喜爱读书又喜爱 历史 的人,从小就经受挫折磨难又尝到人情冷暖的人,都对人生及生活感悟的深刻,自然思虑深度远高于同龄人。

既然有这种现象出现,那我们就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原则细细分析。

我们可以转化问题为——成熟的心智与出世时长的矛盾。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接收 转化 深入 归纳外接信息的呢?首先不排除基因对其的影响。你得承认,有的人生下来,就天赋异禀,比如我们熟悉的霍金,霍金小的时候,从不知道围棋规则到赢他姐姐只用了九个小时。其实,基因的影响还是超大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之后就是普通人了,他们思维为什么会那么有深度呢?首先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思维极其敏锐,并且能保持极度的专注。但他们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把问题研究的有深度。把问题研究的有深度,主要依赖于他们的框架思维。有了框架性思维,他们会把每次思考得到的结果汇总。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他们的思考结果就会在脑中在汇总,再得出结论,并呈指数般的增长趋势。这样他们就能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思考。[祈祷][来看我]

这个问题很有趣,思想深度与年龄有关系,但又不绝对,它受两个方面影响:

一是启发,通过书本或智者的引导,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深究。

二是阅历,年龄不大但却经历了很多事,生活如同坐过山车,跌宕起伏,也就悟到不少同龄人还未接触的过往。

思想深度入木三分绝不是靠经历过就能办到,还得善于总结,所以文化程度很重要,加上平时各方面压力较大,且逆流而上,不断进步,在自己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人,思想深度一般会超越同龄人。没有什么是天生的,思想深度没有捷径,仅仅靠阅读获取的思想,若不经历实践也不会装进自己脑袋,拿来既用。照本宣科的思想没有灵魂。

所以敢于挑战,敢于突破,充满好奇,善于总结…就是你思想超越同龄人的手段。


问答来自网络,如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