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新能源汽车“掀桌子”风暴还将更加猛烈

女爵丶322
2023-04-04
分类: 汽车行业
标签: 物理学 汽车行业 汽车设计 物理 汽车
易车
2023-04-04

作者:王珊珊

谁也不曾预料,曾经如日中天的碳酸锂价格会走出一轮魔幻式下跌行情。

截至3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跌至30万元/吨以下,相比2022年11月60万元/吨的的历史高点,跌幅已超过50%,而且下跌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从资本市场来看,跟着碳酸锂价格一起下跌的还有新能源板块的企业股价。以至于有这样一个递进式逻辑:新能源产业链的困境是磷酸铁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然而消费者都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锂价降了,但车企并没有笑出来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中占到接近一半,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回望2022年,动力电池价格高企,各大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甚至抱怨自己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为了更好地控制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不少新能源车企还开始围绕锂矿进行资源争夺,在国内外投资锂矿公司。

然而,进入2023年,随着供需关系的转变及市场情绪的低迷,碳酸锂的价格被打下了神坛。

按照常理推断,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将逐渐降低,意味着整体盈利情况很可能出行好转。

但是,事与愿违。谁能料想到,年初以来的这波价格战攻势会如此迅猛。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就感叹,全面降价的情况是他从业30年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从公开信息看,新能源车价格战的优惠幅度颇大,动辄两三万元,一些不足十万元的入门级电动车,也给出了几千元至上万元的优惠,远超碳酸锂价格腰斩带来的成本下降。

据行业人士测算,以每辆车40-50公斤的碳酸锂用量来看,碳酸锂每下跌10万元,电池成本约下跌4000-5000元,从去年60万元/吨的高点到30万元/吨,整车的上游锂成本将约降低1.2万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是一个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要追求健康的发展模式,保持合理利润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诚然,碳酸锂价格下让车企更有底气进行价格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去参与价格战。按照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说法,“更要追求价值战”。

去年,沃尔沃汽车CEO JIM ROWAN曾预测,2025年,电动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同价。对此,奔驰的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äfer和雷诺集团CEO Luca de Meo反驳说:这不可能。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销售车辆的60%以上。但考虑到电动车电池对于锂、钴和其他原材料需求巨大,这一数字或许过于乐观。


价格战还将持续

从本质上看,目前进行的这场新能源价格战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场,它不是压榨经销商和车企短期利润的去库存、抢份额之战,而是对各个企业产品、技术、体系能力的全面较量。

特斯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公认的“鲶鱼”。不久前,特斯拉在美国再次大幅下调价格,将其两款最昂贵的汽车——Model SModel X价格分别降低了约5000美元和1万美元。

尽管在全球范围多次下调价格,特斯拉依然是地表最赚钱的新能源车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实现了16.8%的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翻番增长,并创下131万辆的交付纪录。

事实上,每一次产品价格调整的背后,是特斯拉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成本变化上的预测。

在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展示了一体压铸、4680电池技术降本的手段,喊出“下一代平台”降本50%的口号,囤积起新一轮价格战的弹药。这意味着,其他新能源车企想要打赢与特斯拉的这场价格战,非得在底层技术和产品价值上有所重构和革新不可。

在国内,包括吉利、小鹏蔚来都已跑通了大构件的一体压铸生产技术;多个中国车企已投资或计划投资数十亿元,用于租用或建设自有的超算中心,供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迭代。

很显然,对于绝大多数尚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摆在面前的将是一场更为艰辛的价格持久战。


赛道还将更加拥挤

大规模的价格战绞杀下,淘汰赛也一触即发。其中,以紧凑型燃油车为销量主力的合资品牌正受到最大规模的冲击,部分厂商销售终端已经失灵。当价格降至低点,后续将难以回升。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心智已经出现转变。如果说2022年的新能源是趋势,那么2023年的新能源已经转变为“主流”。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能源对于燃油车的替代。2月10日,比亚迪推出9.98万元的冠军版秦Plus-DMi之后,更是开启了“油电同价”的大幕。

新能源车对于传统汽车的产品价值同样在进行重构。在燃油车体系里,一款车型如果持续热销,厂家势必会放缓它的生命周期和更新迭代节奏,以使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但在新能源时代,这个做法已经行不通了,需要车企通过全新的团队与部门整合、全新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思维,去适应新时代的节奏。比如,长安和吉利都在单独建立新能源品牌,不受传统团队的影响,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势力的团队效率是远高于传统合资的。

今年1-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达到28.7%,相比去年同期18.7%,增加了10个百分点。据业内人士判断,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提升至850万-9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投资也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2月,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23.8%,处于近6年来历史最高位。

大量热钱涌入,也就意味着赛道更加拥挤,中国汽车业的价格绞杀、品牌生存战,还将更加热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问答来自网络,如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