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拟募资16亿美刀为纯电动汽车铺路,网友笑了...

2020-12-09
分类: 汽车行业
标签: 汽车设计 汽车 设计
汽车之家
2020-12-10

“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8月底,为了捍卫增程技术路线,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一场用户日上直接爆粗口。

事件至今不过三个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理想汽车近期有了180度大转弯。

12月初,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将申请配售4700万美国存托股票(ADS),净收入约为16.002亿美元。每股ADS代表两股公司A类普通股。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的选择权,可以从公司购买总计不超过705万股额外的ADS,届时将筹得约18.41亿美元。

当然该项融资本身并不是重点,公众的关注点在于资金的用途——电动汽车技术、纯电平台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这个神转弯多少让人笑而不语。

资料显示,理想汽车本次筹资用途具体为:约30%用于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技术;约20%用于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和未来车型;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其余部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力挺增程

理想汽车用户日8月29日在成都举办,现场,李想以《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为题,痛陈了纯电动汽车的弊端,以及增程式汽车的技术优势。

当着众多 理想One车主的面,李想在台上“开骂”,并指出,很多技术人员称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他对此多次发问:“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

随后不久,李想又发朋友圈指责国内车企的研发人员在公开渠道上抹黑理想One和增程电动技术。

其表示:“一百多年前的技术路线为何变成了如今技术的道德制高点的?那几个国内三流汽车企业的研发人员,建议你们多听听用户的需求,多干点实事,多去体验体验产品,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人,别收点小黑钱就没完没了的在知乎和微博上黑理想ONE和增程电动技术。欢迎对号入座,比水军还看不起你们。”

之所以执着于增程式技术路线,终其原因还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动力电池技术并未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相比于纯电动车型受到的续航里程、充电桩不足和充电效率低等不利因素,增程式技术可以用自身搭载的燃油增程器为电机提供电量,并发电储存进动力电池,理想ONE的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增程式汽车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加油的用车模式,将油转变成电能供给汽车,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或许正是基于此,李想曾公开表示,其增程式车辆是“没有续航焦虑的电动车”。其8月还在微博上发文表示,理想汽车的目标市场是燃油车,与蔚来、特斯拉等纯电动车品牌并无直接竞争关系。

今年11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创造单月交付量新纪录,今年1月至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由于理想ONE目前是理想汽车唯一在售的车型,从数据来看,理想ONE有望成为今年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最高的单一车型。根据理想汽车已公布的产品规划显示,品牌下一辆新车将是一款全尺寸的增程式大型SUV,计划于2022年推出。

▍靠拢纯电

理想汽车上市时,不少券商研报给理想汽车的建议都是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技术路线。

有分析机构表示,“在行业趋势上,专注于发展增程式技术的理想汽车并非未来发展的主流,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增程式汽车目前相对于纯电车的续航和成本优势或将不复存在,行业增长空间有限。”长期来看,理想汽车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产品路线。

在之后的2020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他认为400kW快充技术,需要三个关键技术的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就是说理想一直在等技术突破,等一个契机,而非完全放弃纯电动汽车,只做增程式。

市场层面,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当中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其实,理想汽车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并不晚,在打造出理想One之前,理想汽车(车和家)也曾尝试过低速低续航的纯电动小车项目——SEV微型电动车,但在内部孵化了两年后,最终受法律政策等因素影响SEV未能量产上市。

现在看来,增程式技术路线或许也只是理想汽车的阶段性技术路线。此次募资用途显示,理想汽车可能在为未来推出的纯电动产品提前做准备,推出纯电动汽车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国产特斯拉、汉EV、小鹏P7持续热销,国内高端新能源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也引发了各大传统车企的陆续加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统筹之下,纯电动车技术路线已经成为未来主旋律,理想汽车布局着手布局有关纯电动平台和车型的研发,快速上车才是正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问答来自网络,如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