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深圳的明天会怎样?

荆鸥翦温韦
2022-06-28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深圳市 深圳工作 一线城市 广东省
温屿17
2022-07-04

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样理解会更合适,首先,深圳的学位极度短缺,一边是政府天天建,一边是市民天天缺,至少从小学生学生数量看,深圳人越来越少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是否就能据此说深圳人越来越多呢?好像也不能,因为深圳的工厂确实在变少,相应的人口也应该在变少,城中村的生意不好做了,为什么?人少了才会这样!那人去了哪里,保障房、人才房、廉租房、关外相对偏远的小区房、东莞惠州的临深小区房吸纳了相当一批原本在关内城中村和关外比较好的城中村居住的一批人。那么人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我觉得应该说适合深圳的人多了,感觉不适合深圳离开的人也多了,所以人多了,人少了应该这么说,走的人多了,来的人也多了,总体上人应该没有太过剧烈的变动。

针对,深圳的明天会怎么样的问题,我个人的态度是充满信心,相信深圳的明天会更好,医疗会更好,教育会更好,养老会更好,只要能在深圳真正找准自己位置安顿下来踏踏实实努力的逐梦人,明天一定会更好

深圳官方统计 常住人口 数据是 增长 的,但 实有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临时人口,即居住时间少于半年或短时间过境人员)却大幅 下降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

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户籍人口的增长,常住户籍人口增长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户籍人口增长3.6%,占比重65.1%。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低端产业,再加上房价以及房租成本较高等原因,实有人口流出比例居一线城市之首,正负叠加更可见流动人口外迁之多,迁出人口最多的流向是东莞。

实有人口的减少对深圳而言也是从侧面反映了深圳制造业的短期流失,从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可见。但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更将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制造业以及先进制造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总之, 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要回答深圳未来人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未来会怎样,就要知道 历史 上的深圳是怎样的!

历史 上,深圳是一个淘金者聚集的地方,之所以如此,因为深圳的 历史 和香港的产业转移有关,也和深圳的手机电子产业的繁荣有关。在深圳这些产业繁荣的二十年间,我就在深圳打工和闯荡过,深深地感受到深圳的传奇!

打几个比方:

01年的时候,我做电池厂的主管,下面有一个组长,非常不靠谱,天天混日子,拉帮结派,我警告他多次后毫不犹豫地炒了他鱿鱼。后来,他借了家里5万块钱,做mp3,才过了一年时间,就开着捷达回厂里炫耀。一年多就赚了二三十万(那时,主管的月收入在2500左右)。

08年的时候,全球金融危机,而我的老板从电池成品转型白牌手机(山寨),一年时间,从电池到转型手机,再到做到月十万台。当时的g-five一个公司,原本是给我们公司代工组装的,后来做到一年50亿的营业额。

12年,我和几个朋友开了一个手机公司,在一个做方案的朋友那里合作,这个朋友专门做方案和外包,基本上一年在龙华买一套房(当时房价在2万左右,一套房100平算200多万),已经持续几年了知道的就有五六套房了。

而深圳从事手机产业和配套的从业人员大约五十万人,而仅仅在华强北每天进出的人流就在五十万人。目前,深圳进入了产业转型的调整期,典型的特征,就是我的原来朋友圈都已经逐步退出手机行业转型别的产业,有的做电子烟,有的做蓝牙耳机,有的直接做亚马逊电商,但是,从手机行业来看,目前基本上已经式微,没有几个人坚持做下去或者能够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而从深圳中小型企业来看,原来的手机产业,更多的人转型做贸易,而不是原来的产业上游或者中游或者配套,更多的是走向周边和下游贸易——跳过工厂,做贸易,买货来卖。

而目前以前海为例,原来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私募模式和p2p行业都出现大量关闭退出和被监管,前海大量的商住楼和写字楼空置,我的朋友在前海有一层楼的写字楼,从17年初已经空置几年的时间,没有收租——原来15-16年,每个月收租在12万左右!

而以我的朋友做电池和手机工厂的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都坚持不下去,关闭倒闭和退出,转型做其他行业或者贸易的大量增加,且维持日渐艰难。

从这些我所接受到的信息来看,目前的深圳和我印象中14年以前的深圳的相关产业繁荣程度差距巨大,甚至有萧条和萎缩的信号。这主要是深圳房价持续大涨,人工成本持续增长,以及深圳赖以生存的手机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大幅萎缩导致的深圳内在的产业转型和调整没有完成,没有新的产业和机会替代原有的产业和机会导致的。

但是,我所经历的深圳繁华的时光,背后是产业和配套的发达和繁荣,以此带来的巨大的 社会 繁荣和机会的发达,而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转型的方向和成功,假以时日,如果转型成功,方向明朗, 历史 上诸如我和我的朋友,以及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还是会回流深圳——以我自己的感受来看,离开深圳之后的日子非常难受:

内地不仅仅没有产业,不仅仅没有环境,也没有机会,没有发达的配套和产业从业人员,也没有这样的商业氛围。生活简单和枯燥。如果再有产业机会,再有投资机会,我们这些人一定会带着 历史 积淀的财富回到深圳淘金——因为其他城市根本没有机会,没有产业的配套和产业的足够空间,更没有财富效应。

我所说的这些,只有在深圳待过的人才知道,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在深圳感受到,再回到内地的人!

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十年前的深圳再边缘的村子里都像步行街,人挤人,现在只有在节假日里那边特定的地方才人挤人,偏僻的都是很冷清的,越来越大都市化,容不下底层的劳动者,工业大部分都迁移分散到内陆的很多地方,深圳梦已经不在是底层劳动者梦,

深圳这边人越来越少了,我在松岗做实体店17年以来,人一年比一年少,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周围的小工厂都往东莞惠州方向搬,我也准备这两年看看东莞惠州有没有发展也去那边发展,或者回老家发展,这边房租贵还要什么喝茶费,针对铺位来说小小铺位要10万8万喝茶费,要命啊!我就是因为这个搬离原来做的小店

深圳的人口到底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有两种不同的统计渠道,一种是官方统计的数据,还有一种是实际的人口数据。

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深圳的人口数据实际上是增长的。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54.70万人,增长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户籍人口847.97万人,增长3.6%,占比重65.1%。各区的实际人口分布如下:



从深圳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深圳人口增速还是相对比较快的,而深圳的人口增速之所以比较快,主要得益于户籍人口的增速,比如2018年包括龙岗,龙华,坪山,光明4个区的户籍人口增速都达到10%以上,其中龙华的人口增速甚至达到了16.8%,深圳也因此成为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当中户籍人口增速最多的一个城市。



当然除了统计局统计的人口数据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数据去反推深圳人口的增速。

第1个数据是幼儿园在园人数,截止2018年深圳幼儿园在园人数已经达到53万,这个幼儿园在园人数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全国幼儿园在原来是最多的一个城市。

第2个数据是社保缴纳人数。根据深圳市社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末深圳医保参保人数为1157.83 人(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04.1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3.67万人),但到了2017年末,深圳参保人数已经增加至 1466.92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1151.01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 14.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 245.10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59.5%)。

从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深圳的常住人口实际上是一直在增加的,但为何有很多人感觉到深圳目前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一个实际管理人口的问题。

从实际管理人口的角度来看,深圳的人口是减少的。

实际管理的人口跟常住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住人口就是长期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口,而实际管理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还有一些临时人口,这些临时人口包括居住时间少于半年,或者只是短时间过境的人。

虽然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多万,但从其他统计口径来看,目前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至少达到2200万以上。之前广东移动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曾经发布过一个《基于移动大数据的深圳市人口统计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利用移动大数据对深圳进行人口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深圳日常驻人口数大概是在2200万到2300万之间。

除此之外,2015年深圳曾经有机构统计过深圳的房子数量,截止2015年,深圳总共有60万套房子,实际登记的人口数量超过1650万,如果把那些短暂居住没有登记的人口计算在内,实际的人口至少在2000万以上。

所以一直以来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都要比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多出800万左右。

而最近一两年时间之所以出现深圳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大家感觉深圳的人口却减少了很多,实际上就是这些流动人口大幅减少了。

最近几年时间随着深圳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很多低端产业都被逐渐淘汰掉,再加上房价以及房租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员工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目前有很多深圳工厂都把厂房搬迁到东莞,惠州或者中山江门等地区,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把终端搬到了东莞松山湖。大量企业的搬出直接导致工厂越来越少,对应的工人也越来越少。

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减少了,对深圳来说会有什么影响?深圳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仅为我国 社会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智力支持,同时大量的人口也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可见人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那对于深圳来说,实际管理的人口减少,深圳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首先、短期之内人口的减少对深圳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人口的减少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人口数据的降低,更关键的是跟人口一起流失的还有制造业,人口的流失只不过是制造业流失的最直接体现而已。这点可以从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看出来。

其次、从长期来看流动人口的减少对深圳来说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虽然目前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降低了,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实际上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处于全国前列的位置,而这些新增的人口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高端的人才,这些人才对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打造以高 科技 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从整体来说,虽然短期之内深圳实际管理人口的减少会让深圳经历类似2008年那种阵痛期,但是深圳的发展后劲仍然是很足的,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制造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方面,深圳仍然处于全国前列的位置。也许现在深圳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能短期内会对GDP有很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种调整更有利于深圳经济保持持续 健康 的发展。

很肯定回答你,深圳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看了几个回答都说是越来越多,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怎么来的?现在劳动力密集的工厂很多迁出深圳了,因为在企业来说,深圳的用人成本比别的地方高,房租贵,材料费都要高些。在工人来说。深圳的物价高,房租贵,以前两口子花三几百就可以租个单间,现在六七百。各方面的费用算起来很高了。一个月工只有四五千,房租,生活费,还要养家,根本就存不到钱,很多人就选择了别的地方去打工。最能体现人少了的一点是关外各街道,人流量少了很多。以前出租房基本没有空的,现在到处都是招租,介绍租客还有佣金!以前每到星期天街上人流都会拥堵,现在跟平时没差别。还有很多比较热闹的街上,没几家店面生意能做的好。以前一铺难求。现在到处都是转让!这样的情况居然还有人说深圳人口比以前更多?

虽然官方的统计数字说人口没少,但是从我们的居住环境和周边的商场和道路上看,人口密度没有以前高了。人员独步的往原先的关外搬迁。产业升级,房租上涨,还有内地就业待遇的提高,不少人也回老家去发展了。

在深圳绝大部份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子住,然而长租公寓的兴起和原先房东每年递增房租的惯性思维下。打工者生活压力是一年比一年大。之前的旧厂房、宿舍、农民房,拆的拆,翻新的翻新。搞得富丽堂皇,有点被迫提高消费档次的感觉。

这么说吧 三个月前 我开车 从龙岗去南山上班 7点出发。到南山要9点。10月底开始 我能7点40出发。8点30多就能到。人多人少大家自己想吧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深圳人口是越来越多的。一般来说,人口又分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用解释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对于深圳这样发达的一线城市来说,用户籍人口来衡量它的人口多少是不客观的,因为深圳的人口吸引力实在太强,每年会吸引几百万外来人口,截止2018年,深圳的户籍人口只有454.7万,但常住人口却高达1302万,比户籍人口高了800多万,因此每年春运,大家回家国年,深圳就成了一座“空城”!这倒不是没人,只是少了一半人以上,变得萧条了。目前深圳每年常住人口都以四五十万的速度增长着,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但大家可能会感受到深圳人口好像是少了?其实还有一个数据是实际管理人口!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说,那些在深圳待不到半年的人口都不算是常住人口。由于深圳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非常大,因此它的实际管理人口比常住人口更多,超过2000万,因为近年来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趋于饱和或有所下降,再加上电商、外卖行业的崛起,使得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吃饭,因此导致街上人流少了,让人产生深圳人口越来越少的景象。

至于深圳的明天会怎样?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今年深圳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人就炒作它要衰落,其实这种声音从来就有,在十几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曾引起轰动,但至今深圳没有被抛弃,反而越来越强。短期内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不代表以后它就会一蹶不振,一座城市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而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这样的城市发展前景怎么会不好呢?


问答来自网络,如侵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