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吉利银河:盛夏时节的一场冬泳

叁er字尤8
2023-02-29
分类: 自然科学
标签: 天文学
易车
2023-02-29

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每一款产品都要进入细分市场前三,“造车人”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

这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却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史上最自信也最“团结”的时刻。

癸卯年二月初四,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会主场——七个月后它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瞩目的中心。在被称为“银河环”的主场馆,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

▲吉利汽车集团CEO 淦家阅(阿甘)

“请允许我们将这里定义为吉利生态进化的智能新起点,这也是吉利银河新能源的主场。”站在舞台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阿甘)掩饰不住内心的热情。

同样热情的还有整个汽车行业以及吉利的友商们。除了汽车圈超半壁江山齐聚杭城,人汽传媒注意到,友商也出现在现场,送上诚挚祝福的同时,也下了赫赫战书。剑拔弩张之余亦不乏惺惺相惜。

这也是自2月中旬吉利宣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定名之后,中国汽车品牌之间善意调侃的集大成时刻,同时也是少有的温馨一幕——野蛮生长三十年的中国汽车品牌,真的成熟了。

“携手开启新时代!”正如友商所言,这既是新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的大格局,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活动当晚,2023“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首站吉利站也在杭州开幕——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吉利品牌的肯定与认可。

我们来看看,除了吉利银河,吉利还发布了什么?

围绕产品来看,一是吉利银河L7全球首发,并开启预定;二是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亮相。

围绕技术来看,吉利发布了吉利银河专属的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吉利银河专属的新一代雷神电混——“雷神电混8848”、全新的汽车操作系统——“银河N OS”以及天地一体化的银河智驾方案等技术成果。

吉利如何定义此次密集而又重磅的发布?

“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的发布,不仅是‘造车者’吉利对自身尖端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以吉利银河为载体,开启吉利品牌全面向新。”阿甘说。

我们认为,这既是吉利对自身产品技术的一次系统梳理、资源整合,也是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中的再一次品牌向上。

关于产品和技术,从预热到发布十数日间,坊间已有诸多解析,本文不再赘述,我们想探讨并回答的是——围绕并由“吉利银河”衍生出来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

银河为何而生,到哪里去?

阿甘的回答是:银河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全新阶段。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阶段,只要带着电池、带着三电就叫新能源。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新能源正在进入价值创造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一定要拿出新的东西出来,才能赋能整个体系。

而智能就是吉利最拿得出手的核武器。

早在三年前,吉利提出两个“蓝色行动计划”,一个主攻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一个主攻智能纯电汽车。在这两个蓝色行动计划中,“智能”都是最重要的一点。

“没有智能生态的新能源,我们认为它是阶段性的。”阿甘说,吉利银河就是对2021年发布的“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兑现。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林杰(木木)

对吉利银河的定位,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木木)做了进一步阐释,“吉利银河并非一个独立品牌,而是吉利汽车品牌下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

为何不再打出独立品牌,而是作为产品系列推出?木木的解读是,燃油车时代吉利汽车连续5年成为中国品牌第一,这也使得吉利燃油车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新能源市场井喷时代,尽管吉利全面转型新能源,但其新能源号召力却远不如燃油车。

基于此,吉利银河的目标就异常明确了,那就是让吉利的新能源产品进一步“标签化”,强化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标签属性,“以后大家讲到吉利银河就是新能源,不是传统的燃油车品牌。”木木说。

吉利对银河的重视程度从研发费用上可见一斑。“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时吉利曾宣布,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品牌研发投入第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

发布会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进一步透露,这个1500亿元里面包含了吉利全生态的布局,“一网三体系”都在其中,既包括银河系列,也包括架构造车。

吉利银河分为两大产品序列——银河智能电混L系列和银河智能纯电E系列。

未来两年会推出7款产品,全都采用“银河之光”全新设计语言,全部由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

其中,智能电混L系列,基于吉利银河智能电混架构开发,轴距A0级到B级,4款产品:电混SUV L7今年二季度交付,电混轿车L6今年三季度交付。

智能纯电E系列,则基于吉利银河智能纯电架构开发,轴距基于A级到D级,3款产品:纯电E8,今年四季度交付。

那么,吉利对银河的预期是什么?

林杰说,吉利银河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每一款产品都要进入细分市场的前三。“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各车型都要做同级标杆,从吉利此前的品牌、产品战略来看,这仍旧很“吉利”。


问题二

新能源大布局如何实现“1+1>2”?

未来的图景更加清晰,吉利汽车新能源已构建起更加精密的布局。

截至目前,吉利已经构建起覆盖超级电混、纯电、醇电混动及换电等多个赛道的新能源电气化发展体系,是少有的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中国汽车品牌。

从涉及品牌来看,吉利新能源板块已拥有几何、极氪领克、睿蓝、极星以及smart数个品牌。

那么,这些品牌之间,如今再加上吉利银河系列,它们之间的定位区隔是什么?

对此,木木心中早有答案: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有着明确定位和分工。

比如极氪,主打高端豪华,即30万元以上市场;

银河新能源则瞄准15万元至30万元市场,25万元是其主打市场;

领克作为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的面向全球的新高端品牌,在定位上范围更广;

几何则主打15万元以下的纯电动市场。

由此,几何+银河,能够覆盖未来新能源市场65%的细分市场。加上领克智能电混,更可以覆盖到70%左右的市场。

这样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一个良性的市场应该是橄榄型结构,但前两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呈哑铃型。吉利新能源的结构调整正基于此。

得益于务实的多元化技术路线,2022年吉利新能源销量已经超32.8万辆,渗透率较2021年实现了翻三番,数月突破30%。这个成绩,用阿甘的话来说,就是已经达到了快速增长的拐点。

2023年,吉利汽车销量目标是165万辆,同比增15%左右,其中新能源销量要达到60万辆——同比实现双倍增长!


问题三

从革自己的命,看何为“造车者”本色?

吉利在此际推出吉利银河,也被视为对手的逼宫。

作为连续数年的“自主一哥”,2022年吉利全年销量实现正增长8%,排名全行业第三,超过多数强势合资品牌。

但也正是在2022年,抓住新能源机会的比亚迪一飞冲天,不仅横扫合资品牌,也夺走了全球新能源一哥特斯拉的风头。

传统汽车的焦虑显而易见。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千万量级巨头,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过程之坎坷、阵痛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立志成为全球性车企的吉利汽车,当然也不例外。正如阿甘在兔年伊始的新春寄语所言,吉利将自己定位于“造车者”,就是“坚定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造车非一日之功,对于‘造车’这份事业,一定要保持敬畏心。领跑者秀的肌肉是长期积累的底蕴和驱动未来的力量,肯定不是一两款具有时效性的新产品,更不是一两个没有体系力支撑的科技概念。”阿甘。

在他看来,谁能解决用户乃至全社会关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谁才是一个真正的造车者。而作为领跑者,没有风可以跟,更不能被一些不确定性的环境和现状影响乱了阵脚。

“造车者吉利”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长期主义。阿甘强调,制胜的综极因素一定是:硬核科技。

从这一点出发,吉利发布的电池安全技术、“雷神电混8848”以及“银河N OS”,乃至不久前上线的“星睿智算中心”,都可视为硬科技的厚积薄发——这些实力积累需要花很长时间,投入很大费用去建设,用户看不到,成果不显著,换言之,它并不性感。

但是,“硬科技创新”是一个长周期工程,需要足够的坚持和沉淀。“纵观汽车百年发展史,大浪淘沙,真正的赢家,没有一个不是长期主义者!”

对硬科技的坚持投入,实际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这正是新时代下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任务。不止于吉利汽车,也是所有造车者的义务与责任之所在。


问题四

吉利为何一直强调企业家精神、冬泳精神?

作为自主品牌领头羊,吉利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加入价格战,还是固守价值之争?

<p class="ql-align-j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问答来自网络,如侵联删除